山东大学举行“公共经济与公共政策研究论坛”
财税改革助力新旧动能转换
2017年12月12日 10:2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张清俐
字号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张清俐)12月9-10日,山东省公共经济与公共政策研究基地、《财贸经济》编辑部等单位共同主办的“公共经济与公共政策研究论坛”在济南举行,论坛以“财税改革助力新旧动能转换”为主题。山东大学校长樊丽明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何德旭、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王秀丽研究员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樊丽明从财税改革如何更好服务人类命运发展、服务国家社会需求、服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三个维度对公共经济与公共政策研究的当代使命发表论述。她强调,财政学界应以习近平同志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为导向,加大对国际公共品供给和国际税收协调等问题的研究;在深刻理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新判断的基础上,研究我国多级政府如何联动协调,以更好解决财政领域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问题;在坚持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理念指导下,研究财税手段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实现绿色发展。
何德旭在会议致辞中结合对党的十九大精神的解读,阐述了未来财经经济研究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何德旭表示,党的十九大报告在经济领域提出了一些新任务,包括: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等等。所有这些领域都涉及到公共经济的发展和公共政策的选择问题,都需要妥善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我们今天论坛的主题是“财税改革助力新旧动能转换”,需要我们从财税改革、财税制度的角度入手探讨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正是抓住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一核心主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经明确提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党的十九大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强调要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并明确了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目标要求和主要任务。通过改革,进一步健全财政体制、预算制度和税收制度,必将为我国经济新旧动能的转换,提供坚实的财税制度基础。
在主题报告环节,中央财经大学马海涛教授在题为“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现代财政制度”中认为,我国新一轮财税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具有公共性、法制化、公开透明、民主财政、以现代预算制度为基础、以现代技术手段为支撑等特点的现代财政制度,总体思路在于完善立法、明确事权、改革税制、稳定税负、透明预算以及提高效率;未来新一轮财税改革三大主要任务在于全面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有利于科学发展、公平统一、调节有力的税收制度,调整中央与地方间财政分配关系,构建有利于发挥中央与地方两个积极性的财政体制新格局。
与会学者围绕财税制度与国家治理、财政体制改革、财税政策与新旧动能转换、税收政策与微观行为、健康与养老、土地财政制度及其影响、税收政策与企业行为、财政政策与经济稳定、公共支出与公共品供给、财税政策与供给侧改革等议题进行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