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文库
当前位置: 首页 >> 出版物 >> 齐鲁文库 >> 正文
[齐鲁文库]第5批:我国慈善组织绩效及公共政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1年12月07日 15:20    作者:CPEPR    点击:[]

内容简介

《我国慈善组织绩效及公共政策研究》站在经济学的视角,综合运用分工与交易理论、公共产品供给理论、公共管理理论、组织理论等,对慈善组织的产生、慈 善组织绩效及公共政策进行理论与实证研究。在理论部分,本研究将慈善视为一种全社会的资源配置活动,基于分工与交易理论,比较了慈善组织为媒介的间接慈善 方式与捐赠人一受助人间一对一的直接慈善方式,提出慈善组织的出现是慈善活动实行分工后所产生的生产成本节约与交易费用增加之间的均衡结果。从历史角度 看,分工与专业化是慈善事业发展的一条主要线索,慈善活动实现方式呈现出从个体到组织,从不分工到分工,以及分工与专业化程度逐渐提升的过程。《我国慈善 组织绩效及公共政策研究》认为慈善组织绩效的内涵包括三个维度(业绩、效率与效果),慈善组织绩效受到其需求发现能力、服务供给能力、监督激励机制和市场 结构等内外部复杂因素的共同影响。公共政策是慈善组织绩效的重要外在影响因素之一,它不会直接作用于慈善组织绩效,而是通过调节慈善捐赠规模和流向、培育 慈善组织能力、强化慈善组织监督激励机制和规制慈善市场结构等若干环节,间接影响慈善组织绩效。

目录

第1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思路与逻辑框架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

第2章 慈善组织:分工的视角

2.1 慈善与慈善组织的含义

2.2 慈善的经济属性

2.3 慈善组织的产生:分工的产物

2.4 慈善组织的历史:一条分工线索

第3章 慈善组织绩效及其影响因素与公共政策

3.1 慈善组织绩效的含义与评价

3.2 慈善组织绩效的影响因素分析

3.3 公共政策对慈善组织绩效的影响途径

第4章 我国慈善组织绩效状况及原因分析

4.1 我国慈善组织绩效状况分析

4.2 我国慈善组织绩效状况的成因分析

第5章 我国慈善组织公共政策及其对慈善组织绩效的影响评价

5.1 登记管理与资格认定政策

5.2 财政支出政策

5.3 税收政策

5.4 财务监管与信息披露政策

第6章 我国慈善组织公共政策优化

6.1 改革慈善组织登记与认定制度

6.2 增加财政支出,优化支出方式

6.3 完善税收激励政策,加强税收监督与管理

6.4 健全财务监督,加强信息披露和社会问责

第7章 结语

附录1 我国非政府组织的扶贫机制及其政策启示——基于宁夏扶贫与环境改造中心的研究

附录2 我国生态环境领域公私合作治理机制研究——以自然保护区“协议保护”为例

附录3 我国社会组织评估指标体系

附录4 美国慈善导航(charity navigator)制定的慈善组织评估体系

参考文献

后记

上一条:[齐鲁文库]第5批:税制结构变迁、效应及优化研究 下一条:[齐鲁文库]第5批:从公共品需求到公共品供需均衡:理论与现实

关闭

版权所有 © 山东省公共经济与公共政策研究基地    地址:中国山东省济南市山大南路27号    [网站管理]
邮编:250100    电话:0531-88363688    传真:0531-88363688    邮箱:cpepr@sdu.edu.cn